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小说之家手机版网址 m.eexs.cc

第11章

而东南亚的&ldo;朝贡者&rdo;们,则可以免费搭乘郑和的伟大舰队,到中国大做其朝贡生意,只要向大明政府献上几句好话和几个媚眼,就可以得到大把实惠。

在利益驱动下,这种&ldo;赍赐经济&rdo;成为&ldo;藩属们&rdo;捞钱的工具,也成为日后明帝国的沉重负担。

比如,暹罗(泰国)的&ldo;碗石&rdo;,正统二年(1437)的&ldo;赍赐价&rdo;是每斤250贯,暹罗人就使劲&ldo;上贡&rdo;,七年后(1444年)居然输入8000斤,礼部无奈,只好降价为每斤50贯。

之后,继续打对折,但暹罗人还是继续&ldo;上贡&rdo;,礼部最后只能明令禁止。

同样,一把在日本只值800-1000文的军刀,大明帝国的&ldo;赍赐价&rdo;高达5000文,日本人立即将这作为好生意,前两次每次&ldo;上贡&rdo;3000把,第三次增至9968把,第四次30000多把,第五次7000多把,第六次竟高达37000多把。

大明朝民间禁止持有武器,政府只好照单全收。

随着这种&ldo;二百五&rdo;的&ldo;生意&rdo;,朝贡使团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&ldo;吃大户&rdo;。

明成祖在位期间(1402-1424),总共接待了193个使团。

宋元以来就一直活跃的&ldo;市舶司&rdo;,自此实现了行政职能的转变:本是为国家征收税赋的&ldo;海关&rdo;,结果成了&ldo;统战部&rdo;,扮演着散财童子的角色‐‐如同郑和一般。

从海洋帝国、商业帝国,转型为内陆帝国、农业帝国后,&ldo;赍赐经济&rdo;成为大明帝国的沉重负担。

朱元璋时代(1375)就已经开始发行大明宝钞,官价规定每钞一贯折银一两。

到了郑和下西洋最红火的年代,政府为了控制宝钞的急剧贬值,只好拿&ldo;上贡&rdo;而来的进口香料代替工资。

明成祖死前三年(1422-1424),官员们的工资除了春夏两季能领到钞票外,秋冬都只能领取胡椒、苏木,五品以上高级干部工资的70为实物,五品以下的60为实物。

明成祖死后,这种情况继续恶化。

胡椒、苏木成为另类&ldo;代价工资券&rdo;,宣德九年(1434)以胡椒每斤准钞100贯、苏木每斤准钞50贯,发放给了官员们,不久又扩大到军队中,军饷的一半由胡椒、苏木代替。

这种特殊的&ldo;代价工资券&rdo;,一直使用了40多年,直到成化七年(1471),因胡椒、苏木库存耗净才停止。

&ldo;万邦来朝&rdo;的库存,大明王朝整整消化了近半个世纪,期间,穷疯了官员们充分调动聪明才智,将中国官场的腐败推向了更深、更高和更强。

成化年间,有太监鼓动明宪宗朱见深效仿永乐故事,再下西洋。

车驾郎中刘大夏藏匿了郑和下西洋的所有文件,愤怒地说:&ldo;三宝(郑和)下西洋,废钱粮数十万,军民死且万计,纵得奇宝而回,于国家何益!

此特一时敝政,大臣所当切谏者。

旧案虽有,亦当毁之以拔其根。

&rdo;(《殊域周咨录》)刘大夏在日后被指责为摧毁航海技术的罪魁,其实,他无非只是说了句良心话、做了件良心事而已。

更令后世郁闷的是,那些留在官方记录中谦卑恭顺的朝贡文书,可能大多数并非朝贡者的原意,而只是翻译上的&ldo;技术性处理&rdo;。

据说,至今在马六甲博物馆,还有明朝使节跪拜满剌加(马六甲)国王的大型雕塑,这与中国官方文件中使臣宣谕、马六甲国王到中国朝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郑和下西洋之前,中国人经过数百年的拓殖,已经将直达马六甲海峡的东南亚,变成了中华大陆刺向大洋深处的一柄尖刀,横跨太平洋,伸入印度洋。

而彼时,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尚未开始。

郑和下西洋,虽然是航海技术层面的伟大,却凿沉了本可遨游全球的&ldo;海洋中华&rdo;的巨轮;虽然是公权力无远弗届的伟大,却断送了锐气勃勃的海外华人社区,从此海内外华商如果不依附于权力,就完全失去了脊梁骨;虽然是政治压倒经济的伟大,却令数百年来和平、富庶、充满朝气的中国海疆成为海上墓地。

梁启超曾将郑和与达伽马、哥伦布并列,并哀叹&ldo;哥仑(伦)布以后,有无量数之哥仑布;维嘉达哥马(达伽马)以后,有无量数之维嘉达哥马;而我则郑和以后,竟无第二之郑和&rdo;。

这实在是高抬了郑和。

作为伟大的航海家,在更为伟大的权力面前,被阉割了的郑和无非只是另一把阉割的刀具而已。

刀锋所向,固然可以披荆斩棘、筚路蓝缕,但也可以翻转手腕、挥刀自宫‐‐他有选择吗?中国有选择吗?

当&ldo;海盗&rdo;陈祖义在帝国的伟大首都被砍下头颅时,官方史书照例瞎说&ldo;海道从此清宁&rdo;。

实际上,即使在羸弱的宋代也十分&ldo;清宁&rdo;的中华海疆,从此多事,&ldo;海盗&rdo;、&ldo;倭寇&rdo;、&ldo;外夷&rdo;纷纷踏浪而来,中华帝国罕见的&ldo;海盗&rdo;时代开始了……

第二章东海之殇

王直帝国落陷阱

腊月二十五,还有五天就要过年了,杭州城却突然戒严,十分肃杀。

这一天,嘉靖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(公元1560年年初),官巷口外设了法场(明代采九德所著《倭变事略》记为&ldo;官港口&rdo;,查杭州并无此地名,应为&ldo;官巷口&rdo;之误),出&ldo;红差&rdo;的刽子手已经到位,沿街密密麻麻地站满了军士和看热闹的人群。

今天的死囚十分特殊:他不仅没有惯常死囚那种被严刑拷打后的行走艰难,而且居然还是用小轿子抬到刑场上的。

奉旨监刑的是侍御周某,他刚刚从嘉兴赶回杭州,亲自到按察司的监狱中提取了人犯。

相邻小说
李敖谈鲁迅  [综漫]悠仁,我开小号养你啊  末世炮灰女配发芽了  穿到剧情开始之前  纵横江海  情敌全都不对劲  [综漫]总有人脑补我的马甲们针锋相对  无法逃离的纠缠爱恋  我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站姐  99次心动,情迷首席纪先生  帝君他眼瘸  老夫老欺  你看见我老公了吗  割舍  方先生的小宠妻  我可能活不过三章  嘉庆皇帝  白月光的攻略手册  空气控制者  曾经的你